
发布日期:2025-03-07 17:19 点击次数:70
《资治通鉴》第八十三卷 晋纪五
西晋·晋惠帝永康元年(庚申,公元300年)
【原文】
诏尚书收捕贾氏亲党,召中书监、侍中、黄门侍郎、八座皆夜入殿。尚书始疑诏有诈,郎师景露版奏请手诏,伦等斩之以徇。【译文】
下诏命令尚书逮捕贾氏亲信党羽,宣召中书监、侍中、黄门侍郎等八部门的高级官员连夜入殿。尚书起初怀疑诏书是假的,尚书郎师景用公文奏请惠帝的亲笔诏书,司马伦等人就将他杀了昭示大臣。【解析】
昨天提到司马伦发动政变,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等人被抓。
但司马伦政变毕竟自行其是且还是以下犯上,因此司马伦必须让自己的行为合法化,于是就有了上面材料。
迅速把中书监、侍中、黄门侍郎等部门高官召集入宫。
这个操作的内涵在于,如果你犯事了,想让自己平安落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拉更多人下水,这样法不责众之下你也平安了。
最关键的是,你上面的为了让自己平安也要拼命保你。
这就是人性。
要是司马伦没有这个操作,第二天朝堂上发现司马伦政变搞了贾南风,其他的司马诸王必然以司马伦以下犯上为由高举拱卫帝室的大旗来收拾司马伦。
司马伦如此操作就等于他政变这事变成了晋惠帝授意的合法行为。
不过在具体操作的是出现意外了。
尚书始疑诏有诈,郎师景露版奏请手诏有人质疑司马伦诏书,觉得有问题,想要请示,结果被司马伦杀了。
这人死的很冤,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曹丕篡汉那集,众人逼迫汉献帝询问传国玉玺,符宝郎祖弼宁死不交。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司马伦政变大局已定、曹丕篡汉势不可挡,只要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到这个局面,为何要挡一下?难道不知道如此会死吗?
能混到朝廷那个位置的人,不是傻子,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个好歹。
但你要记住,人很聪明,能把事情看得明白,但人在的位置决定了,看得明白和能做什么选择其实是两码事,很多时候你有选择,但选项没得挑。
祖弼、师景遇到的问题就是如此。
就拿祖弼来说,虽然是虚构人物,负责的是看管玉玺印章工作。
能做这个工作的人肯定是忠诚度必须要过硬,而至于具体专业水平上,那就是要足够硬气坚守程序流程。
曹丕篡汉,汉献帝被逼得哭哭啼啼,祖弼被逼迫拿出玉玺,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交出去,不交出去。
但这两个选项的后果却非常严重。
前者,交出去,能活命,但未来就不好说了。
你想,老刘家让你看管玉玺,结果别人一逼迫祖弼就怂了交出去,这种人谁会用?他现在怎么对汉献帝,将来自然也如何对自己。
这就意味着祖弼的政治生命的终结、名声彻底的崩坏,等他回老家,老乡们也会说他“君何故不死乎?”
后者,不交出去,大概率是活不了命的,但最后名声却能够立起来。
假如能活下来,祖弼如此坚定的政治立场,对逼迫还能如此硬气,这人太顶了太开门了,是个人才,肯定会有多方伸出橄榄枝试图招揽。
祖弼是不是在赌自己能活下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祖弼当时肯定明白,曹丕篡汉挡不住,但是自己不能退,因为一退自己就完蛋,家族也要跟着承担骂名。
看似有选择,其实选项你没得选。
这里放在被司马伦杀掉的师景身上也是一样的。
对于师景来说,它能够到尚书这个位置,专业能力、政治立场、人品是被筛选过靠得住的。
司马伦下诏书,作为尚书专业能力上就能够看得出这东西的真伪,师景完全可以糊弄过去,假装看不出来,但别人其他朝堂上的人怎么看?
记住,人在看别人错误的时候,一定会把问题上升到人品、本性上,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就是这样的。
至于有没有冤枉、是否客观、是否实事求是,没人在乎或者说别人也不在乎。
这就是人性的偏见。
所以,师景一旦打个马虎眼过去,说这个没问题这样通过了,将来无论司马伦成功掌权亦或者倒台被清算,师景都无法在朝廷里面立足。
因为师景立场不坚定,关键时刻靠不住!
所以你理解了这一点,你会发现领导组织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不是能力什么杂七杂八,而是四个字“久经考验”。
司马伦会认为,你这样摇摆的小人,不能用。
反司马伦的人会认为,你就是司马伦的人,要杀。
师景有的选吗?
还是那句话,看似有选择,其实选项你没得选。
不过咱们看问题要看本质。
祖弼、师景都是坚持原则被杀的,但那些朝堂大佬却左右摇摆最后飘然无事,问题在什么地方?
因为,祖弼、师景都是小人物,没什么统战价值。
人性是双标的,而双标是根据自我利益预期的兑现来体现。
小人物的坚守原则会被看做不识时务、螳臂当车,左右摇摆会当做墙头草。
大人物的坚守原则会被看做傲骨嶙峋,而左右摇摆却会被看做待机而动。
【闲扯】
祖弼、师景被杀既有时代背景加身,又有人在江湖的身不得已。
古代上升渠道无非文武两道,圈子非常小,你干点什么坏事圈子都能知道,结果就是在圈子无法混,所以为什么古代官员那么重视道德名声,因为这东西没了就彻底完蛋了。
而你不在这个圈子混你又还能去哪里?投敌?叛变?出海?
这东西放在现在就叫做社会性死亡。
但这事在现代又有点不一样了,因为行业多、圈子多,一个人名声臭了,换个地方、行业还有再崛起的机会。
但话是如此,但从头来过、重新开始的魄力有几人能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在一个圈子、行业干事大概率的事情。
但人有的时候喜欢折腾,而折腾的时候就会把自己搞出问题,直接影响自己在这个圈子混的如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财路给断了。
所以,上面材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如同标题说的那样,人自断财路无非三种。
第一种,把给饭吃的老板给得罪了,这种属于没眼力见、拎不清、人不坏就是有点不通人情世故,大不了换个老板。
第二种,把自己吃饭的专业水平的牌子砸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别人看中的就是专业能力,这玩意没了等于卖不出去、卖不上价。
这种属于马虎、不小心,但尚且不至于走投无路,沉下心去做还是能做回来,比如一些品牌出现质量问题,大多数不也缓过来了吗?
第三种,把自己人品名声搞臭了,这就是人有问题了。
人一旦有问题,就会被全盘否定,被瞧不起,别人就会保持距离,什么机会、财气都会避着走,有好处别人也想不到,因为人有问题,第一个就pass掉。
前两个尚且能拯救一下,最后一个基本无药可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